如何做好大学生博鱼创业报道
发布日期:2022-09-03 浏览次数:0

博鱼如何做好大学生博鱼创业报道

如何做好大学生博鱼创业报道

如何做好大学生博鱼创业报道

博鱼如何做好大学生博鱼创业报道

《创业周刊》多年来始终关注大学生创业问题,刊发了大量产生广泛社会反响的报道。

□魏和平

博鱼今年6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确定5项措施助力创业创新。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这些举措凸显了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

《中国青年报》从2004年6月14日起开辟《创业周刊》大学生创业 新闻,已持续11年,累计出版近千个版,推出创业典型上千人。11年来,《创业周刊》的报道对象从开始时“高大上”的创业英雄,到现在更关注大学生创业者;版面定位从最初的理念传播、高校创业文化,到如今对大学生创业的服务支持,包括对国家有关政策及地方政策的解读。11年来,周刊对大学生创业的报道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关注、服务大学生创业;如何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成为各大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报道至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博鱼关注创业政策

只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就会发现,2014年以前出台的全国性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很少,大学生创业者想要获得真正的扶持碰到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最为大学生创业者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得到这个由教育部颁发的资格证书就意味着可以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但是领到该证书还不够,大学生创业者还必须到创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大学生创业 新闻,这样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2013年6月24日,《创业周刊》刊发了《创业为什么要先戴个“失业”的帽子——自主创业证遇到失业证好尴尬》一文。同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刊发了《尴尬的〈自主创业证〉》,对该问题再次关注。

2015年年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四部门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持《就业创业证》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就业失业登记证》改名为《就业创业证》,同时取消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大学生创业政策涉及的部门多,作为新闻媒体,既要深入研究学习、发现亮点,也要充分调查采访,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与政策实施之间的问题,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传播创业理念

与这两年大学生创业政策不断出台相比,以前相关政策很少,甚至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都成为敏感词,“大学生该不该创业”一度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2007年4月5日,《创业周刊》刊发《近九成大学生恐惧创业》一文,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受创业失败的案例影响,8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份覆盖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的调查结果在当时很有代表性,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传播创业理念的重要性。

从2004年6月起,笔者先后采访撰写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方面的报道。其实,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更像一粒种子,不仅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机会,还可以帮助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高成功率。2008年1月28日,笔者与《中国青年报》记者合写《能否把创业当成一种人生态度》,通过报道说明“创业精神无处不在”。11年来,类似这样的传播创业理念的报道在《创业周刊》一直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媒体传播大学生创业理念,不仅要关注大学生创业明星大学生创业 新闻,更应该从创业理念角度传播高校创业文化,让大学生意识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办一家公司,更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时至今日,大学生创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天使、A轮、B轮,获得创投的大学生创业者越来越多,甚至一些知名企业家也喊出要跟上“90后”的步伐。一些全国性的创业计划书或创业项目比赛奖励颇多。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下,大学生创业板、各地创投基金蜂拥而至大学生创业 新闻,大学生创业正逢从未有过的好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更要拿出版面和好的策划去关注大学生创业,多传播他们的创业理念、创业感悟、创业经历,同时也要关注催生大学生创业的机制,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环境,关注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关注普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既要传播理念,也要把好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报道出来,营造好的创业舆论氛围。

讲好创业故事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用什么方式呈现他们的创业生活呢?11年来,《创业周刊》报道的创业典型达上千人,既有柳传志等大佬,也有马云、李彦宏、马化腾这样的“新贵”,还有杜梦杰、付小龙等创业新锐。在呈现方式上大学生创业 新闻,《创业周刊》重点突出他们的创业故事,通过一件件小事情讲述这些创业人物的酸甜苦辣。

2011年,《创业周刊》的一名实习生曾就“媒体的创业报道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样本来自《创业周刊》一年内刊登过的青年创业典型,调查发现,该刊报道的青年典型90%在30岁以下,并且几乎都是男性。2010年10月11日,《创业周刊》刊发《从惨淡经营到月入近十万元 高三生助大学生创业走出困局》,写的是一个大学生创办公司,在两年的经营中困难重重,一个高三学生的突然介入,却让公司如拨云见日,走出困境。更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个长相老成的“前高三学生”宋宏举正是看到《创业周刊》2010年1月18日刊发的《绿意:飞信取代纸传单先赚口碑再赚钱》一文才加盟该公司的。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出一个好的创业故事,不仅可以改变一家公司,还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服务创业青年

怎么服务大学生创业,包括毕业后的青年创业,一直是《创业周刊》关注的重要内容。

11年来,《创业周刊》一直高度关注大学生创业、服务大学生创业。2004年7月,《创业周刊》组织策划了大学生创业系列报道《毕业了,选择给自己打工?》,设立《大学生创业案例》《创业故事》等栏目,持续关注大学生创业;2005年年初,《创业诊所》栏目“开张”,针对创业者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对症下药;2008年,设立《回访》栏目,对报道过的青年进行持续跟踪,该栏目一直延续到现在;2013年,开设《创业说案》栏目,针对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财务、税务、公司制度等问题请专家点评。

2013年5月31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一名北大旁听生的梦想与现实 没有书香点缀的城楼》。当年26岁的张俊敏从北京回到山西临汾创业,立志做一个文化传播者,5月10日,他亲手关掉这家经营两年的文化地标式书店,准备去打工。他关店的理由有很多:文化环境差,缺少政府支持,挣钱不多,各种检查、费用更让他感到压力。“在基层,年轻人想做点事太难。”他说。他的创业故事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知道了。李克强总理在当年两次会议上提到张俊敏的故事,并以此为例强力推动简政放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行政审批‘准入制’,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要一律取消。”

正是由于对一系列创业问题的关注,《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不仅很好地解读、传播了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创业政策,也以接地气的稿件揭示了创业中的一些问题,履行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博鱼(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报社)